病毒性痢疾传播途径是哪些

病毒性痢疾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传播方式有接触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直接接触感染者排泄物、苍蝇媒介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以及人群密集场所的飞沫传播。
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生冷食物是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粪便污染地下水、河流等水源,或通过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未煮熟的海产品等进入人体。建议避免饮用生水,食物需充分加热处理,生熟食分开存放。
处理感染者粪便、呕吐物时不慎接触可导致传播。护理人员或家庭成员在清理排泄物时若未规范使用手套、消毒剂,可能通过手部接触污染口鼻黏膜。处理排泄物后需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清洁环境,并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
苍蝇接触感染者排泄物后可将病毒携带至食物或餐具表面。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区域,苍蝇作为机械性传播媒介可加速病毒扩散。保持厨房清洁、使用防蝇设施,食物加盖存放可有效阻断该传播链。
门把手、玩具、马桶等物体表面若被病毒污染,接触后未洗手即进食可能感染。病毒在适宜环境下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公共场所应增加高频接触物表的消毒频次,个人需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在密闭空间或密切接触时,感染者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可能经呼吸道传播。幼儿园、养老院等集体机构出现病例时需做好通风消毒,护理人员应佩戴医用口罩,及时清理呕吐物并使用漂白粉覆盖消毒。
预防病毒性痢疾需加强个人卫生管理,饭前便后使用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餐具。出现腹泻、发热症状时应及时隔离,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适量饮用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者须立即就医。集体单位应定期开展环境消杀,做好食品卫生监管,切断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