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状是什么引起的呢怎么治疗

小儿麻痹症状通常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可通过生活干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脊髓灰质炎可能由粪口传播、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导致,通常表现为发热、肢体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经消化道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后先在咽部及肠道繁殖,随后侵入血液引发病毒血症。家长需注意儿童饮食卫生,避免接触不洁水源。若出现腹泻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对症处理。
未接种疫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更易感染。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损伤运动神经元,导致弛缓性瘫痪。建议家长按时带孩子接种脊灰疫苗,对于免疫缺陷患儿可考虑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匹多莫德口服溶液等免疫调节剂。
病毒特异性攻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造成相应肌群瘫痪。急性期可能出现下肢不对称性软瘫伴腱反射消失。需尽早进行肢体功能位摆放,预防关节挛缩。恢复期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神经营养药物,配合针灸治疗。
严重感染可能波及延髓呼吸中枢,出现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等危重症状。这种情况需立即住院治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药物方面可选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等,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
瘫痪肢体长期失用会导致肌肉进行性萎缩。康复治疗包括矫形器使用、低频脉冲电刺激等物理疗法,配合运动训练改善功能。药物辅助治疗可选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痉挛,辅酶Q10胶囊改善肌肉代谢。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症状。饮食需提供充足优质蛋白如鸡蛋羹、鱼肉泥,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恢复。恢复期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腱挛缩。家长需密切观察呼吸、吞咽功能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最有效手段,应按计划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