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浮小麦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中医养生编辑 健康陪伴者
0次浏览

浮小麦具有敛汗、益气、除热等功效,主要用于自汗、盗汗、骨蒸劳热等症状的治疗。浮小麦是禾本科植物小麦未成熟的颖果,经晒干而得,其药用价值在中医临床中有广泛应用。

1、敛汗止汗

浮小麦能收敛固表,对气虚自汗和阴虚盗汗均有改善作用。自汗多因肺脾气虚导致卫外不固,表现为白天不活动时出汗;盗汗则与阴虚内热有关,常见夜间睡眠中出汗。浮小麦常与黄芪、麻黄根等配伍使用,如牡蛎散。现代研究显示其含有的多糖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减少汗液分泌。

2、益气养阴

浮小麦性凉味甘,能补益心气、滋养心阴,适用于热病后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的气阴两虚。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短、口干舌燥、低热不退等症状。常与麦冬、五味子等同用,如生脉散。其含有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于改善机体能量代谢。

3、退虚热

浮小麦可清虚热、除骨蒸,对结核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出现的午后潮热、手足心热有效。其退热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有关。临床常配伍地骨皮、银柴胡等药物,如清骨散。使用时需注意区分实热与虚热证候。

4、安神助眠

浮小麦能养心安神,改善因阴虚火旺导致的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安神药同用,如天王补心丹。其镇静作用可能与调节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有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5、辅助降糖

浮小麦对轻型糖尿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可缓解口渴多饮症状。现代研究发现其提取物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但降糖效果较弱,不能替代正规降糖药物。使用时需监测血糖,避免与降糖药叠加使用导致低血糖。

使用浮小麦时需辨证施治,外感发热、实热证者忌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常规用量为15-30克,可煎汤或研末入丸散。贮藏时需防潮防蛀,霉变后不可再用。日常可将浮小麦与粳米煮粥,适合体虚多汗者食疗,但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量。若服用后出现恶心、腹胀等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