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字在中医中的含义

关键词: #中医
关键词: #中医
厥在中医中主要指气机逆乱导致的突然昏倒、四肢逆冷等症状,可分为寒厥、热厥、气厥、血厥、痰厥等类型。厥证多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浊内阻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证型辨证施治。
寒厥多因阳气衰微或外感寒邪导致,表现为手足厥冷、面色苍白、畏寒蜷卧。常见于素体阳虚者受寒后,或久病伤阳者。治疗需温阳散寒,可选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等方剂。日常需避风寒,适当食用生姜、肉桂等温性食物。
热厥由邪热内郁、阳气被遏所致,可见高热烦躁、手足厥冷但胸腹灼热。多见于外感热病极期或里热炽盛时。治疗宜清热透邪,可用白虎汤、清营汤等。发作时可用温水擦浴降温,忌用辛温助热之品。
气厥因情志刺激致气机骤逆,突发昏仆、呼吸急促。常见于情绪激动后肝气上逆,或中气下陷者。应急用通关散开窍,平时可服逍遥散疏肝理气。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与精神刺激。
血厥因失血过多或瘀血阻滞引起,症见突然昏厥、面色惨白。失血性厥脱需急用独参汤益气固脱,瘀血型可用血府逐瘀汤。失血者应卧床静养,瘀血体质者可适量饮用红花水活血。
痰厥由痰浊蒙蔽清窍所致,表现为喉中痰鸣、意识模糊。多见于痰湿体质者或癫痫发作时。急救需豁痰开窍用苏合香丸,平时可用二陈汤化痰。饮食需清淡,忌肥甘厚味,可常食薏苡仁、白萝卜等。
厥证发作时应立即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日常需根据体质调理,阳虚者适度运动助阳,痰湿者加强健脾祛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饥过饱。情志失调型患者可通过八段锦、呼吸训练调节气机。若反复发作或伴随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不可自行滥用开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