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足虫咬了会出现哪些症状

普外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0次浏览

关键词: #症状

千足虫咬伤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过敏反应或继发感染。千足虫学名为马陆,其分泌的防御性体液可能刺激皮肤。

1、局部红肿

千足虫咬伤后最常见表现为伤口周围皮肤发红肿胀,这与马陆分泌的苯醌类刺激性物质有关。该物质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组织液渗出。建议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后冷敷,避免抓挠。若持续肿胀超过24小时,需就医排除感染。

2、剧烈瘙痒

马陆体液接触皮肤后可能激活组胺释放,产生明显瘙痒感。瘙痒程度因人而异,儿童可能出现更强烈反应。可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家长需防止患儿抓破皮肤。合并皮疹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

3、灼热疼痛

部分患者会感到伤口处烧灼样疼痛,尤其在体液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时症状更显著。轻度疼痛可用清水冲洗15分钟,若出现角膜损伤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严重疼痛可能提示化学性灼伤,需急诊处理。

4、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者接触马陆体液后可能出现全身性荨麻疹、呼吸困难等速发型过敏反应。这种情况与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有关,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注射液,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既往有昆虫过敏史者应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

5、继发感染

抓挠破损的皮肤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化脓、淋巴结肿大。早期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严重感染,伤口愈合期间需监测血糖水平。

被千足虫咬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避免体液残留。观察24小时内是否出现全身症状,过敏体质者需警惕过敏性休克。日常清除潮湿环境中的枯枝落叶可减少马陆滋生,园艺作业时建议佩戴手套。若出现持续红肿热痛、发热或皮疹扩散,应及时至皮肤科或急诊科就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没有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