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肌症症状及治疗方案

关键词: #症状
关键词: #症状
腺肌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以及非经期下腹疼痛,治疗方案主要有药物治疗、放置宫内节育系统、手术治疗等。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属于妇科常见疾病。
月经量增多是腺肌症的典型表现之一,可能与子宫肌层增厚、子宫收缩功能下降有关。患者可能出现经期用卫生巾数量明显增加、经血中有血块等情况。症状较轻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氨甲环酸片等药物缓解,严重贫血者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
经期延长指月经持续时间超过7天,常见于病灶弥漫的腺肌症患者。子宫肌层病变会影响子宫内膜正常脱落过程,导致经期延长。可遵医嘱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地诺孕素片调节月经周期,必要时联合使用宫血宁胶囊辅助治疗。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腺肌症突出症状,疼痛多始于月经前1-2天,持续至经期结束。病灶局部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子宫痉挛性收缩是主要原因。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日常可服用散结镇痛胶囊调理,疼痛顽固者考虑超声引导下病灶消融术。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中段的盆腔隐痛或坠胀感,可能与病灶充血水肿刺激神经有关。症状明显时可短期服用桂枝茯苓胶囊配合局部热敷,若合并盆腔粘连需考虑腹腔镜探查术。疼痛持续加重需警惕子宫腺肌瘤恶变可能。
约30%-50%腺肌症患者合并不孕,病灶可能改变子宫腔形态、影响胚胎着床。对于有生育需求者,可先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微球缩小病灶,再尝试自然受孕或辅助生殖技术。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选择病灶切除术保留子宫。
腺肌症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适度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有助于缓解盆腔不适,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就诊。治疗方案需根据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及生育需求个体化制定,绝经后病灶多可自然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