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射频消融术是什么意思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普小新
0次浏览

神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选择性破坏神经组织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主要用于慢性疼痛管理。

神经射频消融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射频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交变电流,使周围组织离子震荡摩擦生热。当局部温度达到42-45℃时可逆性阻断神经传导,温度升至60-80℃则能永久性破坏痛觉神经纤维。该技术采用影像引导精准定位,通过阻抗监测和电刺激测试确保靶点准确性,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标准操作流程包括局部麻醉、穿刺引导、电生理测试和分阶段升温消融,单次治疗通常持续20-40分钟。主要适应证包括腰椎小关节源性疼痛、三叉神经痛和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等慢性顽固性疼痛。

神经射频消融术的禁忌证包括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和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局部麻木、肌力减退等暂时性并发症,严重神经损伤概率较低。治疗效果通常维持6-24个月,部分病例需重复治疗。相比传统神经切断术,该技术能选择性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运动功能,显著降低感觉异常等后遗症风险。

术后需保持穿刺点干燥24小时,避免剧烈活动3天。治疗区域可能出现短暂痛觉过敏,通常2周内自行缓解。建议定期随访评估疼痛复发情况,配合康复锻炼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慢性疼痛患者应建立疼痛日记记录症状变化,避免过度依赖镇痛药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