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疾病包括哪些疾病

身心疾病主要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功能性胃肠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这些疾病通常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可能表现为躯体症状或心理不适。
焦虑症是一种以过度担忧和恐惧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可能伴随心悸、出汗、颤抖等躯体症状。患者常对日常事务表现出不合理的焦虑,严重时可能影响社会功能。焦虑症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压力或创伤事件有关。临床常用帕罗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劳拉西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也有较好效果。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精力下降,可能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发病机制涉及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原因。治疗通常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米氮平片、文拉法辛缓释片等抗抑郁药物,配合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调整。
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嗜睡等多种表现形式,常与心理压力、情绪问题相关。患者可能出现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质量下降,长期可导致日间功能受损。治疗可采用右佐匹克隆片、唑吡坦片等镇静催眠药物,同时需要改善睡眠环境和建立规律作息。
功能性胃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腹痛、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发病与脑肠轴功能紊乱、心理应激等因素有关。治疗可选用匹维溴铵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调节胃肠功能,配合饮食管理和压力缓解。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常主诉心悸、胸痛,但心电图等检查无异常发现。症状多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治疗以心理疏导为主,必要时可短期使用美托洛尔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身心疾病的治疗需要心理干预与药物相结合,建议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可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全谷物、深海鱼类等。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