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心律不齐会有什么后果

长期心律不齐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血栓栓塞、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具体风险与心律失常类型及基础疾病相关。心律不齐可分为房性、室性、窦性等类型,需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
房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可能增加心房内血栓形成概率,血栓脱落可引发脑栓塞或外周动脉栓塞。患者可能出现胸闷、乏力症状,严重时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或室颤可能诱发心源性晕厥,甚至心脏骤停,需紧急医疗干预。长期窦性心动过缓可能引起全身供血不足,表现为头晕、黑矇,严重时需安装心脏起搏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脏结构重构,逐渐发展为心肌病,最终引发心力衰竭。某些类型心律失常可能合并电解质紊乱,加重原发心脏疾病。
建议定期监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限制咖啡因及酒精摄入。出现心悸、胸痛、晕厥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接受射频消融等治疗。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但需根据病情调整运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