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淋白血病的症状

儿童急淋白血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等症状。儿童急淋白血病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简称,属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起病急骤且进展迅速,需及时就医干预。
发热是儿童急淋白血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由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感染引起。体温可波动在38-40摄氏度,常规退热药物效果不佳。患儿可能伴随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多见,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需通过血常规、血培养等检查明确感染源,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感染药物。
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活动后气促、食欲减退等症状,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有关。血红蛋白常低于90g/L,红细胞形态可见大小不均。患儿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缺氧表现,活动耐受力明显下降。需通过输血纠正重度贫血,同时配合琥珀酸亚铁片、维生素B12片等造血原料补充。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
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多见,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或颅内出血。血小板计数多低于50×10^9/L,凝血功能检查异常。轻微碰撞即可引发皮下出血,刷牙时牙龈渗血不易止住。需输注血小板悬液改善出血,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家长需避免患儿磕碰,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
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呈无痛性肿大,质地偏硬且活动度差。肿大多为多发性,直径可达2-3厘米,与白血病细胞浸润淋巴组织有关。部分患儿伴随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需通过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化疗后肿大淋巴结可逐渐消退。家长需观察淋巴结变化情况,避免挤压刺激。
约半数患儿出现肝脾肿大,肋缘下可触及质地中等的肝脾边缘。腹部超声显示肝脾脏体积增大,与白血病细胞浸润有关。严重者可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压迫症状。化疗后肝脾体积可回缩,若发生脾梗死需紧急处理。日常饮食应少量多餐,避免腹部受压,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通过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感染;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化疗可能引起恶心、脱发等副作用,需遵医嘱使用格拉司琼注射液等止吐药物。治疗后需长期随访,观察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