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什么病变症状

肛肠科编辑 医言小筑
0次浏览

关键词: #症状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肠腔内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典型症状包括阵发性腹痛、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肠套叠可能由肠蠕动紊乱、肠息肉、梅克尔憩室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超声或空气灌肠确诊,严重时需手术复位。

1、阵发性腹痛

肠套叠早期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腹痛,呈阵发性发作,间隔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反复出现。腹痛发作时患儿常哭闹不安、屈膝缩腹,缓解期可暂时安静。这种疼痛由套叠肠段痉挛和缺血导致,可能伴随面色苍白、出汗等自主神经反应。临床常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缓解疼痛,但需警惕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2、果酱样血便

发病6-12小时后可能出现特征性果酱样黏液血便,由套叠肠壁血管破裂出血与肠黏液混合形成。部分患儿早期仅见少量血丝便,后期逐渐加重。需与细菌痢疾鉴别,可通过便常规联合腹部超声明确诊断。止血可选用云南白药胶囊、凝血酶冻干粉等,但根本需解除肠套叠。

3、腹部包块

右上腹或脐周可触及腊肠样光滑包块,质地中等且有压痛,随病情进展包块位置移动。体检时需与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超声检查可见靶环征或同心圆征。包块形成与套叠肠段水肿增厚有关,严重时可导致肠坏死,需紧急处理。

4、呕吐症状

多数患儿出现反射性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含胆汁甚至粪样物。呕吐频率与肠梗阻程度相关,可能引发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配合静脉补液纠正内环境,必要时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

5、全身反应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发热、嗜睡、脱水等全身症状,提示肠壁缺血坏死或继发感染。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严重者发生感染性休克。需紧急静脉补液抗感染,常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必要时手术切除坏死肠段。

肠套叠属于儿科急症,发病48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超过72小时或出现腹膜刺激征需手术干预。日常需注意观察婴幼儿排便习惯,避免突然改变饮食结构,出现不明原因哭闹、血便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饮食宜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避免粗纤维食物刺激肠管。定期随访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有助于预防病毒性肠炎诱发的肠套叠。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