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骨折怎么处理

儿科编辑 医普小新
0次浏览

关键词: #骨折 #儿童

儿童手骨折可通过固定制动、冷敷镇痛、及时就医、影像学检查、康复训练等方式处理。手骨折通常由外伤、跌倒、运动损伤、骨质疏松病理骨折等原因引起。

1、固定制动

发现儿童手部疑似骨折时,应立即用硬纸板、书本或专用夹板临时固定受伤部位,限制腕关节和手指活动。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避免搬运过程中断端移位加重损伤。固定时注意松紧适度,不可压迫血管神经,固定后需检查末梢血液循环和感觉。

2、冷敷镇痛

在骨折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或冷毛巾间断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肿胀,同时降低局部痛觉神经敏感度。冷敷时需用干净纱布隔开皮肤,避免冻伤。禁止热敷或揉搓患处,以防加重毛细血管出血。

3、及时就医

儿童骨骼具有生长板结构,骨折可能影响骨骼发育,所有疑似骨折均需在6小时内就诊骨科。医生会根据X线或CT判断骨折类型,常见有青枝骨折、完全骨折、骨骨骺损伤等。若出现开放性骨折,需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送医,降低感染风险。

4、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明确骨折线走向和移位程度,对隐匿性骨折需加做CT或MRI。儿童骨骼含较多软骨成分,X线表现可能与实际损伤程度不符。医生会结合体格检查综合评估,必要时对比健侧肢体。检查时家长需安抚儿童配合体位摆放,减少重复照射。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早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使用握力球恢复手指灵活性。中期加入腕关节屈伸抗阻训练,后期可进行抓握精细动作练习。整个康复期需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定期复查骨痂生长情况。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导致二次骨折。

家长应注意儿童骨折后1-2周内饮食需富含优质蛋白和钙质,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促进骨痂形成。恢复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日常活动时需佩戴防护手套,选择平整安全的活动场地。若发现患处持续肿胀、皮肤发紫或感觉异常,应立即复诊排查血管神经损伤。定期随访至骨骼生长板闭合,确保不影响肢体发育。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