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与体征有哪些

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与体征主要有局部红肿热痛、发热寒战、活动受限、窦道形成及全身中毒症状。化脓性骨髓炎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骨质破坏、脓液积聚等病理变化。
早期表现为患处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有灼热感和明显压痛。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炎性渗出,常见于长骨干骺端如胫骨、股骨。患者可能因疼痛拒绝触碰或移动患肢,需通过血常规、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细菌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可超过38.5摄氏度,伴随寒战、乏力等症状。急性期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血培养可能检出致病菌。儿童患者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炎症累及骨膜和周围软组织时,关节活动度下降,患者常呈保护性体位。慢性期可因骨质破坏导致病理性骨折,X线可见骨皮质不连续或死骨形成,此时需绝对制动并考虑手术清创。
慢性骨髓炎特征性表现,皮肤表面出现反复流脓的瘘管,脓液可有臭味。窦道造影可见与骨病灶相通的管道,治疗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可选用万古霉素注射液联合利福平胶囊控制感染。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脓毒症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核磁共振显示骨髓腔水肿。需紧急静脉输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必要时行重症监护治疗。
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应保持患肢抬高制动,急性期避免负重活动。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有助于组织修复。慢性期患者可遵医嘱进行渐进式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血沉、CRP等炎症指标。出现持续高热或肢体畸形时须立即就医,防止感染扩散或残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