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的原因

消化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16次浏览

关键词: #黄疸

梗阻性黄疸通常由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胆管炎、胆管狭窄、胰头肿瘤等原因引起。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红素反流入血,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陶土样便等症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

1、胆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是最常见的梗阻性黄疸病因,结石堵塞胆管会导致胆汁淤积。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绞痛、寒战高热等症状。治疗需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或手术解除梗阻,常用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茴三硫片等。

2、胆管肿瘤

胆管癌或壶腹周围癌可压迫胆管造成梗阻,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可能伴随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确诊需依靠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晚期可考虑胆管支架置入术。

3、胆管炎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会引起胆管黏膜水肿和脓性分泌物堵塞胆管,常伴寒战高热、腹痛等感染症状。需紧急行胆管引流并应用抗生素,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剂、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

4、胆管狭窄

医源性胆管损伤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可导致胆管纤维化狭窄。表现为间歇性黄疸伴皮肤瘙痒,可能合并脂肪泻。治疗包括胆管扩张术、胆肠吻合术,药物可用考来烯胺散、苯巴比妥片等缓解症状。

5、胰头肿瘤

胰头癌压迫胆总管下端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主要原因,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黄疸伴体重下降。早期诊断困难,治疗可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晚期可行胆管支架植入术缓解黄疸。

梗阻性黄疸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胆汁淤积。适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及有无复发迹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