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病发症状是什么

人群心理编辑 医普小新
0次浏览

关键词: #抑郁症 #抑郁

抑郁症病发症状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思维迟缓以及躯体不适等表现。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创伤或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两周以上的心境障碍,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情绪低落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持续性的情绪低落,表现为显著且持久的悲伤、空虚感或绝望感,可能伴随无端哭泣或情感麻木。部分患者对日常活动完全丧失兴趣,甚至无法从既往爱好中获得愉悦。这种情绪变化通常晨重夜轻,且不受外界环境改善而缓解。严重时可出现自责自罪观念,产生无价值感或反复出现自杀念头。

2、认知功能下降

患者可能出现思维联想速度减慢、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决策能力下降等认知症状。部分人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事记忆受损,工作学习效率明显降低。这些症状与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异常有关,可能伴随精神运动性迟滞,如言语减少、反应迟钝或肢体动作缓慢等表现。

3、躯体症状

约60%的抑郁症患者会呈现躯体化症状,包括非特异性头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疼痛或胸闷心悸等。睡眠障碍尤为常见,表现为早醒、入睡困难或睡眠浅,少数可能出现嗜睡。食欲改变可导致体重明显波动,多数为下降,部分患者可能暴饮暴食。这些症状易被误诊为躯体疾病,需结合心理评估鉴别。

4、行为改变

患者社交活动显著减少,可能出现回避人际交往、疏于个人卫生或工作出勤率下降。部分表现为激越症状,如坐立不安、无目的徘徊或过度搓手等重复动作。严重时可能出现木僵状态,保持固定姿势长时间不动不语,需警惕此为抑郁发作的重度表现。

5、生物节律紊乱

抑郁症常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导致昼夜节律失调。典型表现为凌晨3-5点早醒后无法再度入睡,日间疲劳感与夜间失眠形成恶性循环。褪黑素分泌异常可能加重季节性抑郁,部分患者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或性欲减退等内分泌相关症状。

抑郁症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昼夜颠倒。建议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促进内啡肽分泌。饮食应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燕麦,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欧米伽3脂肪酸。家属需注意观察患者情绪波动,避免施加压力,鼓励参与团体活动。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伤倾向,应立即陪同至精神心理科就诊,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可获得更好预后。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