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牙的时候会出现哪些症状

孩子长牙时可能出现牙龈红肿、流口水、咬东西、烦躁哭闹、低热等症状。长牙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正常过程,通常从6个月左右开始,持续到2-3岁完成乳牙萌出。
乳牙萌出时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局部充血肿胀,可能伴随轻微疼痛。家长可观察到孩子牙龈发红、隆起,触摸时有硬物感。建议家长用干净的手指或专用硅胶指套轻轻按摩牙龈,缓解不适。若红肿严重或持续超过1周,需警惕牙龈炎可能。
长牙刺激会促进唾液分泌,而婴幼儿吞咽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出现口水增多现象。家长需及时擦拭下巴,避免长期潮湿引发口水疹。可给孩子佩戴纯棉围兜,每日用温水清洁口周2-3次,必要时涂抹婴儿润肤霜保护皮肤。
通过啃咬硬物缓解牙龈压力是常见表现。家长应提供消毒后的牙胶、磨牙棒等安全物品,避免孩子咬手指或危险物件。冷藏后的牙胶效果更佳,但温度不宜过低。注意检查磨牙玩具是否破损,防止误食小零件。
牙龈不适可能导致孩子情绪波动,表现为夜间易醒、进食量减少等。家长需保持耐心,通过拥抱、安抚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若持续哭闹超过3天或伴随其他异常,需排除中耳炎、肠绞痛等疾病可能。
部分孩子长牙期间可能出现体温轻微升高,通常不超过38℃。家长应每日测量体温2次,保持室内通风,适当减少衣物。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24小时以上,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性疾病。
长牙期间建议家长每日用纱布清洁孩子牙龈,萌出第一颗牙后即可使用婴儿牙刷。避免喂食过甜食物,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提供富含钙质的辅食如酸奶、奶酪,保证充足睡眠。若出现高热、腹泻、皮疹等异常症状,或牙齿萌出时间延迟超过6个月,需及时就诊儿科或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