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是啥意思

小儿疝气通常是指腹股沟斜疝,是儿童常见的腹壁先天性缺损疾病,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部位出现可复性包块。
小儿疝气主要与鞘状突未闭合有关。胎儿期睾丸下降过程中形成的鞘状突若未正常闭合,会导致腹腔内容物通过该通道突出形成疝囊。早产儿因发育不完善,发病率超过足月儿。部分患儿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结缔组织发育异常相关。
腹股沟区出现柔软包块是主要特征,哭闹、咳嗽或站立时包块增大,平卧后多可自行回纳。男孩可能出现阴囊不对称肿大,女孩疝囊可降至大阴唇。约20%患儿可伴发肠管嵌顿,表现为包块变硬、触痛,伴呕吐等肠梗阻症状。
体格检查发现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即可初步诊断。超声检查能明确疝囊内容物性质,鉴别睾丸鞘膜积液等疾病。对于复杂病例可采用MRI评估缺损大小及周围解剖关系。新生儿期发现的疝气建议在3-6月龄复查确认是否自愈。
6月龄以内小疝气可观察等待,使用疝气带暂时压迫防止嵌顿。需每日检查皮肤状况,避免压迫导致缺血。家长应减少患儿剧烈哭闹,保持大便通畅。但保守治疗复发率超过60%,多数仍需手术干预。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首选术式,创伤小且恢复快。传统开放手术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时间约15-30分钟。术后6小时内可进食流质,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复发率低于3%,并发症包括血肿、睾丸萎缩等。
家长应定期观察患儿腹股沟区变化,避免过度哭闹和便秘。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建议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日常饮食注意补充膳食纤维预防便秘,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若发现包块不能回纳或患儿持续哭闹,需立即就医排除嵌顿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