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湿性坏疽的描述

免疫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2次浏览

湿性坏疽是一种因缺血缺氧导致组织坏死并伴有细菌感染的病理状态,常见于糖尿病足、严重创伤或动脉闭塞等疾病。湿性坏疽主要表现为坏死组织肿胀、溃烂、渗出恶臭液体,可能伴随发热、疼痛及全身感染症状。

1.病因机制

湿性坏疽通常由动脉血流中断合并细菌感染引起。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和高血糖环境易诱发足部坏疽,创伤后未及时清创或压疮继发感染也可导致。产气荚膜梭菌等厌氧菌感染会加速组织腐败,产生硫化氢等气体形成典型捻发音。

2.临床特征

病变区域呈现暗绿色或黑褐色,与健康组织分界不清,伴有浆液血性渗出和腐败臭味。感染扩散时可出现淋巴管炎、淋巴结肿痛,严重者发展为脓毒血症。实验室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炎症指标异常。

3.诊断方法

除临床表现外,需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影像学检查如X线可发现软组织积气,血管造影能明确缺血范围。糖尿病足患者还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下肢神经传导功能。

4.治疗原则

需紧急手术清创切除坏死组织,必要时行截肢术。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同时需控制基础疾病,如胰岛素调控血糖,改善循环可用前列地尔注射液。

5.预后管理

幸存肢体需定期换药并使用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康复期进行高压氧治疗促进创面愈合。糖尿病患者须严格控制血糖,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避免穿紧窄鞋袜。营养不良患者需补充蛋白粉等营养制剂支持组织修复。

湿性坏疽患者应保持创面干燥清洁,家属协助翻身预防压疮。饮食需高蛋白低脂,适量进食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限制高糖食物。出现新发红肿或渗液增多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抗感染治疗时机。康复阶段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改善血液循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