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衰竭症状与后果

胰腺衰竭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脂肪泻、体重下降、血糖异常及营养不良,严重时可导致糖尿病、胰腺假性囊肿、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后果。胰腺衰竭可能与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或反复胰腺炎发作有关,需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胰腺功能试验确诊。
胰腺衰竭患者常出现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可能向背部放射,疼痛程度从隐痛到剧痛不等。这种疼痛与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导致的消化酶分泌不足有关,进食高脂食物后可能加重。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严重时需使用胰酶肠溶胶囊替代治疗,或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缓解症状。
由于胰脂肪酶分泌不足,患者粪便呈灰白色油脂状,带有恶臭且漂浮于水面。长期脂肪泻会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表现为夜盲症、出血倾向或骨质疏松。治疗需补充胰酶肠溶片,并限制每日脂肪摄入量在50克以下,同时监测血清维生素水平。
即使正常进食,患者仍会出现进行性体重减轻,这与营养吸收障碍和代谢紊乱相关。胰腺内分泌功能衰竭时,胰岛素分泌不足可引发糖尿病样症状,需通过口服阿卡波糖片或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建议采用高蛋白、低脂饮食,分6-8次少量进食。
约半数患者会发展为胰腺源性糖尿病,表现为多饮多尿、餐后高血糖。与2型糖尿病不同,这类患者更易发生低血糖,需使用中性胰岛素注射液精细调控。血糖波动可能加速血管病变,需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眼底情况。
重症胰腺衰竭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肺、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此时需在ICU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使用注射用乌司他丁抑制炎症因子。后期可能形成胰腺假性囊肿,需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或行囊肿空肠吻合术。
胰腺衰竭患者应严格戒酒并避免暴饮暴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按1.2-1.5克/公斤体重补充,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消化蛋白。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或游泳,每次不超过30分钟。定期复查胰腺CT和粪便弹性蛋白酶检测,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长期患病者需监测骨密度和凝血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和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