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

癌症低蛋白血症主要表现为水肿、乏力、消瘦、贫血及免疫力下降。癌症低蛋白血症可能与肿瘤消耗、营养不良、肝功能异常、肾脏丢失蛋白或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评估确诊。
水肿是癌症低蛋白血症的典型表现,常见于下肢、眼睑或腹腔。由于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患者可能出现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进展为全身性水肿或胸腔积液。需通过补充白蛋白制剂如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并治疗原发肿瘤以改善蛋白合成。
乏力与机体能量代谢障碍和肌肉蛋白分解加速有关。低蛋白状态导致运输脂肪酸和激素的载体不足,影响细胞能量供应。患者常伴随活动耐力下降、嗜睡等症状。营养支持如口服肠内营养粉剂,以及纠正贫血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进行性体重减轻是癌症消耗与低蛋白血症的共同结果。肿瘤微环境促分解代谢增强,肌肉和脂肪组织被大量消耗。患者可能出现恶病质状态,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需采用高蛋白饮食配合营养补充剂如乳清蛋白粉,必要时通过静脉营养支持。
贫血多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和气促。低蛋白血症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与铁代谢,导致营养性贫血。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降低。治疗可选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叶酸片或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同时需改善基础营养状态。
免疫功能障碍表现为反复感染、伤口愈合延迟。白蛋白缺乏导致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合成不足,淋巴细胞功能受损。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压疮。可酌情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肠溶片,并加强感染预防措施。
癌症低蛋白血症患者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鱼、蛋清、豆制品等易消化吸收的蛋白来源。适当进行抗阻力运动有助于减少肌肉分解,但应避免过度疲劳。定期监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若出现严重水肿或感染迹象,须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