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内多发转移瘤

肝内多发转移瘤是指原发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淋巴等途径转移至肝脏,并在肝内形成多个病灶的疾病。常见原发肿瘤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等。
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脱落,通过门静脉或肝动脉进入肝脏。肝脏血供丰富且免疫微环境特殊,成为转移的常见靶器官。转移瘤生长可能压迫周围肝组织,导致肝功能异常。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部分患者伴随皮肤巩膜黄染、腹水等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少数病例以肝区肿块为首发症状。
增强CT或MRI可显示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典型表现为"牛眼征"。超声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PET-CT能同时评估原发灶和其他转移灶。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可能升高。
需根据原发肿瘤类型制定综合方案。结直肠癌肝转移可考虑手术切除联合化疗。不可切除病例可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局部消融。乳腺癌肝转移多以全身治疗为主。
预后与原发肿瘤生物学行为、转移灶数量及肝功能储备相关。单发或少量转移灶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30-50%。弥漫性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通常不超过1年。
确诊后应尽快明确原发灶并评估全身情况。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保持清淡高蛋白饮食,避免肝毒性药物。适当运动有助于维持体能,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心理疏导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很重要,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