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心脏病是什么意思

继发性心脏病是指由其他疾病或因素直接导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常见诱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病、风湿热等。
高血压长期未控制可增加心脏后负荷,导致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高血压性心脏病。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优先控制血压,常用药物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糖尿病引发的心脏病变主要与代谢紊乱相关,高血糖状态可损伤心肌微血管,造成心肌弥漫性纤维化。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静息心率增快,后期可出现心力衰竭。除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外,需定期监测心脏超声。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量甲状腺激素会直接刺激心肌细胞,导致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治疗需服用甲巯咪唑片控制甲亢,严重心律失常者可考虑普萘洛尔片缓解症状。
慢性肾病患者由于水钠潴留和尿毒症毒素积累,易出现尿毒症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和收缩功能下降。需通过血液透析清除毒素,配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纠正贫血。
风湿热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多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典型体征包括心尖区舒张期杂音。急性期需注射苄星青霉素预防链球菌感染,慢性瓣膜病变严重者可能需行瓣膜置换术。
继发性心脏病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监测体重和血压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但需坚持适度有氧活动,如步行或太极拳。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病情进展,出现胸闷加重或下肢水肿时应及时就诊。合并基础疾病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