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得病是怎么回事

消化内科编辑 医语暖心
0次浏览

关键词: #胰腺

胰腺疾病可能由长期酗酒、胆道结石高脂血症、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干预、饮食调整、胰酶替代、血糖监测等方式治疗。

1、长期酗酒

酒精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导致胰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上腹痛并向背部放射,伴随恶心呕吐。治疗需严格戒酒,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配合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静脉补充营养。

2、胆道结石

胆总管结石阻塞胰管开口时,胰液无法正常排出而引发胰腺自身消化。典型症状为突发剧烈中上腹痛伴黄疸,血淀粉酶显著升高。需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术后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预防感染,联合生长抑素注射液抑制胰液分泌。

3、高脂血症

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超过5.6mmol/L时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见脐周刀割样疼痛伴血清呈乳糜状。紧急治疗包括血浆置换快速降脂,口服非诺贝特胶囊调节血脂,同时限制脂肪摄入每日低于20克。

4、遗传因素

遗传性胰腺炎由PRSS1基因突变导致,多在青少年期发病。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胰腺钙化和胰管扩张。治疗需长期服用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疼痛发作时使用曲马多缓释片镇痛,严重者需行全胰切除术。

5、自身免疫异常

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腺组织会引起慢性炎症,常见于中老年女性。表现为无痛性黄疸和脂肪泻。确诊后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必要时放置胰管支架改善引流。

胰腺疾病患者日常需严格禁酒并控制每日脂肪摄入量在30克以下,选择易消化的低纤维食物如米粥、嫩豆腐。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游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腹痛。定期监测血糖和粪便弹性蛋白酶水平,出现持续消瘦或陶土样大便应及时复查影像学检查。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食品刺激胰腺分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