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玻璃体脱落了怎么办?

眼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58次浏览

玻璃体脱落可通过定期眼科检查、避免剧烈运动、激光治疗、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腔注气术等方式治疗。玻璃体脱落通常由年龄增长、高度近视、眼外伤、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原因引起。

1、定期眼科检查

玻璃体脱落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定期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有助于发现视网膜裂孔或早期脱离。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尤其是高度近视或糖尿病患者。检查项目包括视力测试、眼压测量、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发现玻璃体后脱离时,医生会根据视网膜状态制定随访计划,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2、避免剧烈运动

确诊玻璃体脱落后应避免跳水、蹦极、拳击等高速冲击性运动,减少头部剧烈晃动。高度近视患者需特别注意防止眼部外伤,乘坐过山车或高空作业时做好防护。日常生活中可进行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但出现闪光感或飞蚊症加重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

3、激光治疗

当玻璃体脱落引发视网膜裂孔时,可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封闭裂孔。该治疗通过激光产生热效应,使视网膜与脉络膜形成粘连瘢痕。常用设备包括氩激光和二极管激光,治疗过程需表面麻醉,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视物模糊。激光治疗能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但无法改善已存在的玻璃体混浊。

4、玻璃体切除术

对于合并严重玻璃体出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需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通过睫状体平坦部切口,使用玻璃体切割头清除混浊玻璃体,解除视网膜牵引。术中可能联合硅油填充或气体注入,术后需保持特定体位。该手术可显著改善视力,但存在白内障进展、眼内感染等风险。

5、玻璃体腔注气术

针对单纯性玻璃体脱落伴视网膜脱离,可采用玻璃体腔注气术联合激光治疗。将消毒空气或膨胀气体注入眼内,通过气泡顶压使视网膜复位。术后需严格保持俯卧位,待气体逐渐吸收。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出现眼压升高、气泡移位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

玻璃体脱落患者日常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低头或用力揉眼。饮食上多摄取深色蔬菜、蓝莓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控制血糖血压稳定。出现突发闪光、视野缺损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避免视网膜脱离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高度近视者建议选择防蓝光眼镜,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每半年复查眼底情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