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哪些

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包括静脉血栓栓塞症、动脉血栓栓塞症和微血管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常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动脉血栓栓塞症多见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微血管血栓栓塞症可发生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性微血管病等疾病中。
静脉血栓栓塞症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下肢深静脉,可能与长时间制动、手术创伤、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皮肤温度升高。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所致,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等症状。治疗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
动脉血栓栓塞症常见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心肌梗死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表现为剧烈胸痛、大汗和濒死感,治疗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或注射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脑梗死可能与房颤导致的心源性栓塞或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可使用阿替普酶注射液、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
微血管血栓栓塞症主要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性微血管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继发于严重感染、创伤或恶性肿瘤,表现为广泛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治疗需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栓性微血管病可见于溶血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出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损害,可使用血浆置换或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
特殊类型血栓包括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血栓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在使用肝素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需停用肝素并换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血液中存在抗磷脂抗体,可能导致反复动静脉血栓或病态妊娠,治疗需长期使用华法林钠片。
遗传性易栓症包括蛋白C缺乏症、蛋白S缺乏症和抗凝血酶缺乏症等。这些疾病与凝血因子基因突变有关,患者自幼容易出现反复静脉血栓,可能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治疗需根据血栓风险评估结果,选择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或华法林钠片进行长期抗凝。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制定个体化方案。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久坐不动,长途旅行时可穿着弹力袜,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出现不明原因肢体肿胀、胸痛或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饮食上可适量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