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到骨头肿起来怎么办

撞到骨头肿起来可通过冷敷、热敷、抬高患肢、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撞伤后肿胀通常由软组织损伤、毛细血管破裂、炎症反应、骨折、关节脱位等原因引起。
撞伤后24小时内建议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肿胀部位。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渗出,缓解疼痛和肿胀。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进行。注意不要将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避免冻伤。
撞伤24小时后可改用热敷。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和组织修复。可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热敷20-30分钟。热敷时注意防止烫伤,皮肤感觉异常者慎用。
将受伤肢体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上肢受伤时可使用三角巾悬吊,下肢受伤时可在卧位时垫高患肢。抬高时间视肿胀程度而定,一般建议维持抬高姿势2-3小时。
肿胀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缓解疼痛和炎症。也可外用消肿药物如云南白药气雾剂、扶他林乳膏。若伴有皮肤破损,需使用碘伏消毒液清洁伤口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当肿胀伴随剧烈疼痛、畸形、活动障碍时,可能存在骨折或关节脱位,需及时就医进行X线检查。确诊后可能需要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需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关节功能。
撞伤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减少患肢负重。饮食上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摄入,促进组织修复。肿胀消退后可进行适度关节活动,防止粘连。若肿胀持续加重、出现皮肤发紫或感觉异常,应立即就医排除血管神经损伤。日常活动中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再次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