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是什么意思

室性心律是指心脏心室的起搏点异常发放电冲动,主导心脏节律的一种心律失常现象。室性心律可能由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心肌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晕厥等症状。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监测、血液检查、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方式诊断。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接受针对性治疗。
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室肌细胞电活动异常,引发室性心律。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伴随胸痛、气短等症状。诊断需结合心电图ST-T改变及心肌酶谱检查。治疗可选用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改善心肌供血,严重者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可影响心肌细胞膜电位稳定性,诱发室性心律。常见于腹泻、利尿剂使用或肾功能不全患者,伴肌无力、恶心等症状。需通过血电解质检测确诊。治疗包括氯化钾缓释片、门冬氨酸钾镁片等电解质补充剂,同时需纠正原发病因。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能引发室性心律。患者多有用药史,伴恶心、视觉异常等中毒症状。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监测血药浓度。治疗可用地高辛抗体片段、利多卡因注射液等药物拮抗药物毒性作用。
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结构性心脏病易导致室性心律。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心脏超声可明确诊断。治疗包括培哚普利片、螺内酯片等抗心衰药物,严重病例需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可表现为室性心律,常有家族猝死史。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治疗需避免诱发因素,可选用普罗帕酮片、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高危患者需植入ICD预防猝死。
室性心律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饮食需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证钾、钙等电解质平衡。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出现心悸加重、晕厥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合并基础心脏病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按规范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