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缺损有什么危害

关键词: #心脏
关键词: #心脏
先天性心脏缺损的危害主要包括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及猝死风险增加。先天性心脏缺损是胎儿期心脏结构发育异常所致,根据缺损部位和程度不同,对机体的影响存在差异。
心脏缺损导致体循环血流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会影响营养吸收和代谢。患儿可能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龄人,严重者可出现杵状指等慢性缺氧表现。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必要时通过肠内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态。
左向右分流的缺损会使肺血流量增加,肺部充血易继发肺炎、支气管炎等感染。常见于室间隔缺损患儿,表现为咳嗽、发热等症状频繁发作。建议接种肺炎疫苗,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大型缺损可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代偿性肥厚最终失代偿。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肝肿大,需使用地高辛口服溶液、呋塞米片等药物控制症状,严重者需手术修补缺损。
长期左向右分流会使肺血管重构,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出现紫绀、咯血等症状时提示不可逆性改变,此时禁用靶向药物如波生坦片,仅能通过吸氧缓解症状。
严重法洛四联症等紫绀型先心病可能突发缺氧发作或恶性心律失常。日常需避免剧烈哭闹、脱水等诱因,必要时服用普萘洛尔片预防发作,尽早行根治手术。
先天性心脏缺损患儿应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等。注意口腔卫生以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出现呼吸急促、口唇青紫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多数患儿通过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