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如何提高成活率

儿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0次浏览

关键词: #早产 #早产儿

早产儿提高成活率需通过体温维持、感染预防、营养支持、呼吸管理、定期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早产儿通常因肺部发育不全、免疫低下、喂养困难等因素面临风险,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专业护理。

1、体温维持

使用暖箱或辐射台保持36.5-37.5℃的恒温环境,避免低体温导致代谢紊乱。皮肤接触护理可帮助稳定体温,同时减少噪音和光线刺激。体温过低可能引发硬肿症或低血糖,需持续监测肛温。

2、感染预防

严格执行手卫生与消毒隔离制度,限制探视人员。早产儿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足,易发生败血症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3、营养支持

优先母乳喂养,添加母乳强化剂补充蛋白质和矿物质。吞咽协调障碍者需通过鼻胃管喂养早产儿配方奶,逐步增加至150-180ml/kg·d。静脉营养可补充脂肪乳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定期监测体重增长。

4、呼吸管理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者需气管内滴注猪肺磷脂注射液,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能需要无创通气或机械辅助呼吸。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5%,避免高浓度氧导致视网膜病变。

5、定期监测

每日评估生命体征、喂养耐受性和神经发育状况。通过颅脑超声筛查脑室内出血,心电图监测动脉导管未闭。纠正贫血可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黄疸患儿需蓝光治疗。

家长需学习袋鼠式护理方法,每日记录喂养量与大小便次数。出院后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按时接种疫苗。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居室通风与适宜湿度。早产儿需补充维生素AD滴剂和铁剂至矫正月龄1岁,矫正月龄2岁前每3个月评估一次神经运动发育。出现呼吸暂停、喂养困难或体温异常需立即返院复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