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查什么指标

类风湿关节炎通常需要检查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反应蛋白、血沉、抗核抗体等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诊断疾病、评估病情活动度及监测治疗效果。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约70%-8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出现阳性。该指标与疾病活动度相关,但特异性较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导致阳性。检测方法包括乳胶凝集试验和免疫比浊法,高滴度阳性提示病情较重。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特异性超过90%,可在疾病早期出现。该抗体阳性患者关节破坏进展更快,需积极干预。检测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C反应蛋白是急性期反应蛋白,能敏感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炎症程度。数值升高提示病情活动,正常参考范围一般小于10mg/L。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应答,数值持续升高可能需调整治疗方案。
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通过观察红细胞下沉速度间接判断炎症水平。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血沉常明显增快,治疗有效后会逐渐下降。检测易受贫血、感染等因素干扰,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
抗核抗体检测用于鉴别其他结缔组织病,约3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低滴度阳性。阳性结果需进一步做抗ENA抗体谱检测排除重叠综合征。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诊断。
除实验室检查外,医生还会结合关节超声或磁共振评估滑膜增生和骨侵蚀情况。患者日常需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均衡饮食并保证钙质摄入。定期复诊监测指标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出现关节肿胀加重或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