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属于什么缺氧病症

肺栓塞属于循环性缺氧,主要由肺动脉血流受阻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引起。肺栓塞可能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等因素诱发,通常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等症状。需通过肺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紧急治疗包括抗凝、溶栓或手术取栓。
肺栓塞时血栓阻塞肺动脉分支,导致血流灌注减少,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虽然动脉血氧分压可能正常,但心输出量下降使组织无法获得足够氧气,引发乳酸堆积和代谢性酸中毒。这种缺氧类型与低张性缺氧不同,吸氧改善效果有限,需优先恢复血流。
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是主要病因,可能与久坐不动、创伤手术后制动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单侧下肢肿胀疼痛,血栓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预防措施包括术后早期活动、弹力袜使用,治疗需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或华法林钠片抗凝。
肺癌、胰腺癌等可释放促凝物质,增加血栓形成概率。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消瘦、持续咳嗽带血丝,合并肺栓塞时呼吸困难加重。需同步处理原发肿瘤,抗凝可选用利伐沙班片,但需警惕肿瘤出血风险。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或获得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此类患者可能有反复流产或血栓病史,需长期服用达比加群酯胶囊,定期监测D-二聚体。妊娠期发病需调整为那屈肝素钙注射液。
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脱落可能经未闭卵圆孔进入肺循环,心衰患者血流淤滞也易形成血栓。这类患者存在心悸、下肢水肿等原发病表现,治疗需用阿哌沙班片抗凝,同时控制心室率。
肺栓塞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避免血栓再脱落,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宜低脂高纤维,避免便秘增加腹压。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长途旅行时穿戴加压袜。出现呼吸急促或胸痛加重需立即就医,未经规范抗凝治疗者禁用推拿或热敷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