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清肝经的正确推拿手法是什么

儿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0次浏览

关键词: #推拿 #小儿

小儿清肝经的正确推拿手法主要有推肝经穴、揉太冲穴、按揉期门穴、分推胁肋、捏脊五种方式。

一、推肝经穴

肝经穴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时用拇指指腹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该手法有助于疏肝泻火,适用于小儿夜间啼哭、烦躁易怒等症状。推拿时需保持指甲修剪圆钝,力度均匀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建议家长在推拿前用温水清洁小儿双手,保持环境温暖避风。

二、揉太冲穴

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用拇指指端顺时针揉按50-100次。此手法能平肝熄风,缓解小儿目赤肿痛、惊风抽搐等肝火旺盛症状。操作时可用少许婴儿按摩油润滑皮肤,注意观察小儿反应,若出现明显抗拒应停止。建议在餐后1小时进行,避免过饱时操作。

三、按揉期门穴

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以中指指腹轻轻按揉30-50次。该手法具有疏肝理气功效,适用于小儿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肝气犯胃症状。因该区域靠近肋骨,家长需特别注意控制力度,以小儿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冬季操作时可先将手掌搓热,避免冷刺激引起不适。

四、分推胁肋

用双手拇指自胸骨剑突沿肋弓向两侧分推3-5遍。此法能疏通肝经气机,改善小儿呃逆、胸闷等肝郁气滞表现。推拿时双手需保持温暖,动作连贯轻柔,可配合小儿呼吸节奏操作。建议在推拿后给小儿饮用适量温水,帮助气血运行。

五、捏脊

沿脊柱两侧从长强穴至大椎穴捏提皮肤3-5遍,重点刺激肝俞穴区域。该手法能调节脏腑功能,增强小儿免疫力。操作时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捏起皮肤,采用"捏三提一"手法,注意避开脊柱骨突部位。建议每日晨起或睡前进行,持续1周可见效果。

小儿清肝经推拿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前应排除发热、皮肤破损等禁忌情况。建议家长选择小儿清醒安静时操作,每次总时长控制在10分钟内。推拿后可给小儿饮用菊花枸杞茶等清肝饮品,避免进食辛辣燥热食物。若推拿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哭闹加剧、拒按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日常应注意保持小儿情绪舒畅,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