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和隐翅虫皮炎如何区分

疱疹和隐翅虫皮炎可通过病因、皮损特征及伴随症状区分。疱疹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群集性水疱伴灼痛;隐翅虫皮炎由昆虫体液刺激导致,呈条索状红肿伴瘙痒。
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免疫力下降时复发。隐翅虫皮炎是接触隐翅虫体液后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虫体被拍打时释放强酸性毒液导致皮肤损伤。
疱疹初期为红斑,12-24小时内发展为簇集性透明水疱,疱壁薄易破溃结痂。隐翅虫皮炎呈线状或斑片状水肿性红斑,表面可出现脓疱或糜烂,皮损走向与虫体爬行轨迹一致。
疱疹伴随明显神经痛或灼热感,好发于口周、生殖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隐翅虫皮炎以剧烈瘙痒为主,常见于颈部、四肢等暴露部位,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疱疹病程约7-10天,愈后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隐翅虫皮炎症状在接触毒液后2-4小时显现,轻症3-5天消退,重症需1-2周恢复,可能遗留色素沉着或浅表瘢痕。
疱疹可通过病毒PCR检测确诊,隐翅虫皮炎主要依据接触史和临床表现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皮肤镜检,疱疹可见多核巨细胞,隐翅虫皮炎可见特征性线状皮损。
出现皮肤病变时避免抓挠,疱疹患者需保持皮损干燥,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隐翅虫皮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患处,瘙痒明显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两类疾病均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疱疹反复发作者建议检测免疫功能,隐翅虫皮炎患者需做好居家防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