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是什么病症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0次浏览

肝衰竭是指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或丧失的危急病症,可分为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两类。肝衰竭通常由病毒性肝炎、药物或毒物损伤、酒精性肝病、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

急性肝衰竭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出现肝功能急剧恶化。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极度乏力、皮肤黏膜黄染、尿色加深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伴随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倾向,严重时出现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模糊、行为异常甚至昏迷。慢性肝衰竭多由肝硬化等慢性肝病逐渐发展而来,病程较长但同样危及生命,常见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衰竭的常见原因,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并进展为肝衰竭。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或中草药肝毒性成分也可能诱发急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威尔逊病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同样可能引发肝功能衰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休克或严重感染导致肝脏缺血缺氧等特殊情况也可能成为诱因。

诊断肝衰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血液检查可见转氨酶显著升高、胆红素水平上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指标异常。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断肝脏形态变化和并发症情况。肝活检在特定情况下可帮助明确病因,但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增加操作风险。

肝衰竭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综合措施。针对病毒性肝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药物性肝损伤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给予解毒剂。人工肝支持系统可暂时替代部分肝脏功能,为肝细胞再生或肝移植争取时间。终末期肝衰竭患者常需考虑肝移植手术,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所有患者均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肝衰竭患者日常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但肝性脑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戒烟戒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出现异常及时就医。肝硬化患者需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病毒性肝炎,合理用药能降低药物性肝损伤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