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怎么护理好得快

小儿骨折可通过固定制动、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小儿骨折通常由外伤、骨骼发育异常、运动损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引起。
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骨折部位是促进愈合的基础措施。需保持固定装置干燥清洁,避免儿童抓挠或碰撞。上肢骨折时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配合拐杖避免负重。固定时间通常需要3-8周,具体根据复查结果调整。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儿童适用止痛药。48小时内冷敷患处有助于消肿,后期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分散注意力、保持舒适体位也能缓解疼痛,避免持续哭闹影响愈合。
每日补充500毫升牛奶或酸奶,摄入鱼肉、鸡蛋等优质蛋白。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胶原合成,芝麻、虾皮含钙量高可强化骨骼。注意控制体重避免增加患肢负担。
拆除固定装置后,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水中步行训练可减少关节压力,积木抓握等精细动作能恢复上肢功能。训练强度需循序渐进。
骨折后1周、2周、4周需拍摄X线片观察对位情况。若出现固定松动、肢体麻木或皮肤发紫需立即就诊。定期测量双肢长度差异,超过2厘米可能提示生长板损伤,需骨科干预。
护理期间家长应记录患儿睡眠质量与饮食情况,避免剧烈跑跳等高风险活动。卧室地面保持干燥防滑,选择有护栏的儿童床。恢复期可补充维生素D滴剂促进钙吸收,但须遵医嘱控制剂量。若发现患肢肿胀加剧或出现发热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感染可能。日常可通过讲故事、玩拼图等方式保持患儿情绪稳定,有利于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