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区别

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区别在于骨折部位、好发人群及并发症风险。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在股骨大转子与小转子之间,多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位于股骨头与转子连线之间,易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骨折线位于股骨大转子与小转子之间的区域,属于关节囊外骨折,血供相对丰富。股骨颈骨折的骨折线位于股骨头基底部至转子间线的部位,属于关节囊内骨折,易损伤旋股内侧动脉分支,影响股骨头血供。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65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多因跌倒时直接暴力作用于大转子导致。股骨颈骨折在50-70岁人群中高发,女性多于男性,轻微扭转暴力即可引发,与骨密度降低密切相关。
股骨粗隆间骨折愈合较快,但可能遗留髋内翻畸形。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概率达15%-30%,若骨折移位明显需关节置换。两者均易诱发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卧床并发症。
X线检查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见大转子下方粉碎性骨折线,股骨颈骨折显示股骨头下斜行或横行骨折线。CT三维重建能更清晰显示骨折线走向及关节面受累情况。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采用动力髋螺钉或髓内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根据Garden分型选择空心钉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65岁以上移位骨折倾向直接置换。
术后需早期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逐步开展髋关节屈伸训练。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避免患肢过早负重,使用助行器辅助活动6-8周,注意预防跌倒再次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