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什么症状几岁发病率高

儿科编辑 医普小新
0次浏览

关键词: #症状 #小儿

小儿麻痹即脊髓灰质炎,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可能出现肢体疼痛、肌肉无力甚至瘫痪。该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儿童,尤其集中于6个月至3岁婴幼儿。

1、早期症状

发病初期可能出现38-39℃中低热,伴随咽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易与普通感冒混淆。部分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胃肠反应,此时神经系统尚未受累,家长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肢体活动异常。

2、进展期症状

病程进展至3-5天时可能出现颈背强直、肢体疼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特征性表现为非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下肢多见,受累肌肉肌张力减退但感觉功能保留。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需立即就医干预。

3、瘫痪特征

典型瘫痪多在发热后2-3天突然发生,常见单侧下肢近端肌群受累,表现为跛行或无法站立。瘫痪肢体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无感觉障碍。少数病例可累及延髓呼吸中枢,导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危重表现。

4、年龄分布

6个月至3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病例的80%以上。这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母传抗体水平下降有关。5岁以上儿童因疫苗接种覆盖率提高及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发病概率显著降低。

5、不典型表现

少数患儿仅表现为短暂性发热后自愈,称为顿挫型。部分病例仅有脑膜刺激征而无瘫痪,称为非麻痹型。这些不典型表现仍需通过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确诊,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医评估。

预防脊髓灰质炎最有效方式是按时接种疫苗,我国现行免疫程序为2、3、4月龄各接种1剂脊灰灭活疫苗,4周岁加强1剂。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避免肌肉挛缩。恢复期可进行温水浴、按摩等物理治疗,配合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家长需注意观察有无呼吸肌麻痹征兆,如呼吸频率改变、鼻翼扇动等,发现异常立即送急诊处理。日常加强卫生管理,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流行季节减少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