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出血主要见于哪些疾病

产前出血主要见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颈病变、子宫破裂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产前出血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前置胎盘指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宫颈内口。妊娠晚期无痛性阴道出血是典型表现,出血量可突然增多。超声检查可明确胎盘位置。孕妇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治疗药物包括硫酸镁注射液抑制宫缩,氨甲环酸注射液控制出血,严重时需输注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
胎盘早剥指正常位置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剥离。表现为突发持续性腹痛伴阴道流血,可导致休克、胎死宫内。轻症患者可保守治疗,使用盐酸利托君注射液抑制宫缩,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重症需立即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后需预防感染,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宫颈息肉、宫颈糜烂等病变可引起接触性出血。出血量较少且呈鲜红色,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表面赘生物或充血。宫颈息肉需行息肉摘除术,术后用保妇康栓预防感染。宫颈糜烂可阴道放置消糜栓,配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抗病毒治疗。
子宫破裂多见于瘢痕子宫孕妇,表现为剧烈腹痛伴阴道大出血。需紧急手术修补或切除子宫,术中输注血浆及冷沉淀改善凝血。术后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感染,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治疗。既往有子宫手术史者应加强产前检查。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可导致凝血异常。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不止,实验室检查可见凝血指标异常。需输注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制品,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纠正凝血缺陷。同时治疗原发病,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用醋酸泼尼松片调节免疫。
孕妇出现阴道出血应立即卧床休息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日常需注意观察出血量、颜色及伴随症状,记录胎动变化。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会阴清洁,勤换内裤及卫生巾。定期产检可早期发现高危因素,有异常妊娠史者需加强孕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