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状腹可见于急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疾病,按病情进展程度从轻度到严重排列。
急性腹膜炎可能导致板状腹,通常由细菌感染或化学刺激引起,伴随发热、剧烈腹痛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甲硝唑,必要时手术引流。
消化道穿孔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酸漏入腹腔引发板状腹,伴有突发刀割样疼痛。需紧急手术修补,术前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肠梗阻晚期可能出现板状腹,与肠管扩张缺血有关,表现为呕吐、排便停止。治疗包括胃肠减压、补液,严重者需肠切除吻合术。
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导致板状腹,胰酶外溢引发腹膜刺激,常伴休克。治疗需禁食、生长抑素如奥曲肽,必要时腹腔灌洗。
出现板状腹应立即禁食禁水,保持平卧位,避免按压腹部,尽快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