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有哪些双腿

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恶心等非特异性表现,进展期可能出现肢体疼痛、肌肉无力,终末期可导致双腿不对称弛缓性瘫痪。典型症状主要有发热、肢体疼痛、感觉过敏、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
发病初期多表现为38-39度中低热,可能持续1-3天,部分患儿伴有咽痛或胃肠道不适。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高热惊厥,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颗粒等退热药物,同时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病毒侵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时,患儿常诉双腿肌肉触痛或痉挛性疼痛,活动时加重。家长应让患儿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疼痛明显时可配合热敷缓解。若出现颈背疼痛需警惕脑膜刺激征,应及时就医。
部分患儿会出现皮肤异常敏感现象,轻微触碰双腿即引发疼痛反应。这与病毒刺激神经根有关,家长护理时动作需轻柔,穿着宽松衣物,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辅助治疗。
随着运动神经元受损,膝跳反射等深部腱反射逐渐减弱或消失,常先发生于单侧下肢。医生检查时可发现肌张力降低,此阶段需进行肌电图等检查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必要时使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促进修复。
瘫痪1-2个月后可能出现患肢肌肉萎缩,以股四头肌、胫前肌多见,导致双腿粗细不对称。恢复期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电刺激治疗、被动关节活动等训练,配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改善神经功能。
患儿确诊后应严格隔离治疗,家长接触患儿分泌物后需彻底洗手。恢复期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类,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质吸收。瘫痪肢体应保持功能位,每日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预防挛缩,6个月内是康复关键期,建议定期到儿科或康复科随访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