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回事严重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由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需结合血管狭窄程度及并发症综合评估。
长期高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会导致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胸痛,血液检查可见甘油三酯超过1.7毫摩尔每升。治疗需控制脂肪摄入,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物,定期复查血脂四项。
血压持续超过140/90毫米汞柱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典型症状包括头晕、视物模糊,动态血压监测可确诊。建议低盐饮食,配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每周监测血压变化。
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血管炎症反应,促进斑块形成。患者常伴有多饮多尿症状,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可辅助诊断。需严格控糖,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片等降糖药,同时预防糖尿病心肌病变。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直接损伤血管内膜,使冠状动脉痉挛风险增加。戒烟后血管内皮功能可逐渐恢复,建议通过尼古丁贴片辅助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环境,定期进行心肺功能评估。
体重指数超过28会加重心脏负荷,内脏脂肪堆积会引发代谢紊乱。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监测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必要时可考虑代谢手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长期保持低脂低盐饮食,每日摄入蔬菜水果不少于500克,限制精制糖摄入。每周进行5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定期复查冠状动脉CT或造影,监测斑块进展情况。出现持续性胸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