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窦炎应该如何治疗

糜烂性胃窦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糜烂性胃窦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应激因素、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痛、反酸、嗳气、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过冷过热或粗糙食物,减少咖啡、浓茶、酒精摄入。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合并贫血时可适量增加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
根除幽门螺杆菌常采用四联疗法,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抑制胃酸可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或法莫替丁片,保护胃黏膜可选硫糖铝混悬凝胶或瑞巴派特片。伴有胆汁反流需加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吸附胆汁酸。
肝胃郁热证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虚弱证适用香砂六君子汤,胃阴不足证建议沙参麦冬汤调理。针灸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改善胃肠功能。需注意中药与西药服用间隔至少2小时,避免相互作用。
对于活动性出血病灶可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或钛夹止血。广泛糜烂伴肠化生者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预防癌变。术后需禁食24-48小时,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监测有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反复出血或疑似癌变时需行胃窦部分切除术,严重病例可能需胃大部切除术。术前需纠正贫血和营养不良,术后注意吻合口瘘、倾倒综合征等风险。术后6个月内定期胃镜复查,评估黏膜修复情况。
糜烂性胃窦炎患者需严格戒烟戒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建议每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减少反流。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呕血、黑便、体重骤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可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帮助识别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