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过敏性紫癜可通过一般治疗、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中医治疗等方式改善。过敏性紫癜可能与感染、过敏、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等症状。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毛细血管出血。饮食宜选择易消化、低盐、低脂食物,避免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注意观察皮肤紫癜变化及有无腹痛、血便等消化道症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可缓解皮肤瘙痒和荨麻疹样皮疹。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但可能引起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应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适用于严重皮肤损害或关节肿痛患者。激素能快速抑制炎症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血糖升高,须严格遵医嘱逐渐减量,不可突然停药。
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肾型过敏性紫癜。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细胞增殖控制病情,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注意预防感染。
犀角地黄汤、归脾汤等方剂可凉血止血、健脾益气。针灸选取血海、三阴交等穴位调节免疫功能。中药治疗起效较慢,需配合西医治疗,避免自行使用活血化瘀类药材加重出血。
过敏性紫癜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诱发复发。恢复期可逐步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常见过敏原。定期复查尿常规监测肾脏损害,若出现新发紫癜、血尿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复诊。合并肾脏病变者需长期随访,饮食上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但控制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