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后心跳加速怎么回事

喝酒后心跳加速可能与酒精刺激交感神经、血管扩张反应、低血糖反应、心律失常或基础心脏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可通过停止饮酒、补充糖分、吸氧或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
酒精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心率增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强。这种生理性反应在饮酒后30分钟至2小时内最为明显,通常伴随面部潮红、出汗等症状。建议立即停止饮酒并保持静卧,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机体通过代偿性心跳加快维持血液循环,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伴头晕。此时需平卧休息,适量饮用糖盐水帮助酒精代谢,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酒精抑制肝糖原分解,空腹饮酒易诱发血糖降低。低血糖状态会刺激肾上腺分泌儿茶酚胺,引发心慌、手抖等交感兴奋症状。建议进食含糖食物如蜂蜜水,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
长期饮酒可能损伤心肌细胞,诱发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可见异常波形,可能伴随胸痛、气促。需急诊进行心电监护,医生可能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或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律。
冠心病、心肌病患者饮酒后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加重,表现为心率增快伴心前区压榨感。这种情况需立即含服硝酸甘油片,并监测血压变化。后续治疗需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术。
饮酒后出现持续心悸超过2小时、意识模糊或胸痛时应立即就医。日常需控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避免空腹饮酒,饮酒前后可适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延缓酒精吸收。有心血管疾病史者应严格戒酒,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