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是怎么引起的

传染科编辑 医心科普
0次浏览

伤寒主要由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是一种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见原因包括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接触带菌者排泄物、卫生条件差等。典型表现为持续发热、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及消化道症状。

1、水源污染

饮用未经消毒的河水、井水或受污染的自来水是伤寒传播的主要途径。伤寒沙门菌可在水中存活数周,当水源被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后,易引发群体性感染。改善饮用水安全需加强水质监测,推广煮沸消毒,农村地区建议安装滤水设备。

2、食物污染

生食被带菌者接触过的贝类、蔬菜水果或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可能导致感染。伤寒沙门菌在牛奶中可繁殖,在冰块中能存活数月。食品加工环节需严格洗手消毒,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高危人群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3、密切接触传播

与慢性带菌者共同生活或护理患者时,接触其排泄物后未彻底洗手可能感染。约2-5%伤寒患者愈后成为慢性带菌者,胆囊带菌者可通过粪便长期排菌。接触患者后需用肥皂流水洗手,患者衣物应煮沸消毒。

4、卫生条件差

贫困地区缺乏厕所设施、垃圾处理不当会加剧病原体扩散。苍蝇可作为机械携带者传播病菌。改善环境卫生需建设无害化厕所,实施垃圾分类,定期灭蝇灭鼠,尤其需加强学校、工地等集体场所的卫生管理。

5、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这类人群感染后可能出现持续菌血症、肠穿孔等并发症。建议高风险人群接种伤寒Vi多糖疫苗,出现不明原因发热需及时进行血培养检测。

预防伤寒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和未去皮水果,接触可疑污染物后立即洗手。出现持续高热、腹痛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慢性带菌者须接受抗生素治疗直至清除病原体。疫区旅行者可提前接种疫苗,但疫苗保护率有限,仍需注重日常防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