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痢疾的症状是什么怎么治疗

宝宝痢疾的症状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可通过饮食调整、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益生菌调理、中药辅助等方式治疗。宝宝痢疾通常由志贺菌感染、轮状病毒感染、饮食不洁、免疫力低下、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宝宝痢疾早期可能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达38-40摄氏度,可能伴随寒战。发热与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此时家长需监测体温,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同时保持宝宝充足休息。
腹痛多表现为阵发性脐周或左下腹疼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腹痛由肠道炎症和痉挛引起。家长可用温热毛巾敷宝宝腹部缓解不适,避免按压腹部。若疼痛持续,需就医排除肠套叠等急腹症。
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10-20次,初期为稀水样便,后期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腹泻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家长应给宝宝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里急后重表现为频繁便意但排便量少,宝宝可能哭闹不安。这是直肠炎症刺激导致的典型症状。家长需保持宝宝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红臀。
黏液脓血便是痢疾特征性表现,粪便中混有黏液、脓液和血液,提示结肠黏膜严重损伤。需及时留取粪便标本送检,明确病原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痢疾。
宝宝痢疾治疗期间,家长需注意饮食调理,给予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生冷食品。保持宝宝手部卫生,奶瓶餐具需高温消毒。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尿量,如出现嗜睡、尿少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