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胆囊炎犯了怎么办

孕妇胆囊炎发作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缓解、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胆囊炎可能与胆结石、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急性发作期需禁食,症状缓解后选择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到低脂半流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减少油炸食品摄入。每日少量多餐,单次进食量不超过200毫升,减轻胆囊负担。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禁用辛辣调味料。
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右上腹,每次15-2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胆道平滑肌痉挛。操作时注意水温避免烫伤,合并发热时禁用热敷。可配合胸膝卧位促进胆汁引流,保持体位10-15分钟。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呋辛酯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头孢类抗生素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炎,山莨菪碱可解除胆道痉挛,熊去氧胆酸能调节胆汁成分。禁止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妊娠早期慎用解痉药物。
辨证选用柴胡疏肝散、大柴胡汤等方剂,药材需经专业医师配伍。穴位按摩选取胆俞、阳陵泉等穴位,采用揉按手法每次3-5分钟。耳穴贴压常选胰胆、交感等反射区,保留3-5天更换。中药使用需避开妊娠禁忌药材如大黄、芒硝等。
反复发作或合并化脓性胆管炎时,孕中期可考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诊手术指征包括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术前需评估胎儿状况,术中采取左侧卧位减少子宫压迫。术后给予黄体酮等保胎措施,严密监测宫缩及胎心变化。
孕妇出现持续右上腹痛伴发热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早产风险。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适当散步促进胃肠蠕动。定期产检时告知医生胆囊炎病史,妊娠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1-16公斤范围内。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发现诱发食物及时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