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是怎么检查出来

早期胃癌可通过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方式发现。早期胃癌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食欲减退、嗳气等非特异性表现。
胃镜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取组织活检。医生通过内镜可发现微小黏膜改变如充血、糜烂或隆起,对可疑病灶进行染色或放大观察可提高检出率。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检查时可能需配合吞咽麻醉剂减轻不适。
病理活检是确诊早期胃癌的金标准,通过胃镜钳取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病理报告可明确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对后续治疗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活检后可能出现短暂咽喉不适或少量出血,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超声内镜可清晰显示胃壁各层结构,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CT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瘤范围及远处转移,多用于术前分期。增强CT能更好显示病灶血供特点,与普通CT相比对早期病变的敏感性更高。
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但特异性较低,更适用于疗效监测。标志物水平升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单独检测不能作为诊断依据。部分胃炎或溃疡患者也可能出现轻度升高。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可通过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或胃黏膜活检确诊。根除治疗可降低癌变风险,尤其对伴有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者更为重要。检测前需停用抗生素和抑酸药至少4周。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或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日常需避免高盐腌制食品,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戒烟限酒。出现持续上腹不适、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早期发现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获得根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