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细胞癌属于什么癌

鳞状细胞癌属于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皮肤、口腔、食管、肺、宫颈等覆盖鳞状上皮的部位。
鳞状细胞癌起源于表皮或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病理学特征为癌细胞呈巢状排列,可见角化珠或细胞间桥。这类癌症与长期慢性刺激密切相关,如紫外线照射、吸烟、HPV感染等。
皮肤鳞癌好发于头颈等曝光部位,表现为红色硬结或溃疡;肺鳞癌多位于中央型支气管,与吸烟强相关;食管鳞癌在我国高发,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宫颈鳞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导致。
鳞癌通常生长较快,易发生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晚期可血行转移至肺、肝等器官。不同部位的鳞癌恶性程度差异较大,皮肤鳞癌预后较好,而肺、食管鳞癌预后相对较差。
主要通过活检病理确诊,影像学检查评估分期。典型病理表现为癌细胞巢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高分化者可见角化珠,低分化者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检查CK5/6、P63常呈阳性。
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中晚期需结合放化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取得进展,如PD-1抑制剂用于晚期肺鳞癌。治疗选择需综合考虑肿瘤部位、分期和患者身体状况。
预防鳞癌需避免已知致癌因素,如防晒、戒烟、接种HPV疫苗等。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特别是长期吸烟者应重视低剂量CT筛查,有慢性皮肤病变者需警惕癌变迹象。确诊后应遵医嘱规范治疗,保持良好营养状态有助于耐受抗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