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的后遗症有哪些

脑中风后遗症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吞咽障碍。脑中风通常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引起,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
运动功能障碍是脑中风最常见的后遗症,表现为偏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患者可能出现上肢屈曲痉挛、下肢伸展痉挛等肌张力异常,影响行走和日常活动。康复训练可改善肌肉协调性,常用方法包括神经发育疗法和功能性电刺激。严重者需使用踝足矫形器辅助行走,部分患者可能长期依赖轮椅。
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麻木、刺痛或温度觉减退,部分患者出现感觉过敏现象。这种异常感觉可能与丘脑或感觉传导通路受损有关,常伴随运动功能障碍发生。感觉再训练和经皮电神经刺激有助于改善症状,但完全恢复较困难。长期感觉缺失易导致烫伤、压疮等二次伤害。
语言障碍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和混合性失语三种类型。患者可能出现找词困难、语法错误、理解障碍或完全不能表达。左侧大脑半球损伤更易引起语言问题,需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部分患者可恢复基本交流能力,但复杂语言功能可能永久受损。非语言沟通工具可帮助重度失语患者表达需求。
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和执行功能受损。前额叶和颞叶损伤患者可能出现性格改变、判断力下降等表现。认知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可延缓功能退化,但多数患者难以恢复到病前水平。严重认知障碍会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专人照护。
吞咽障碍由延髓或大脑皮层损伤引起,表现为饮水呛咳、进食困难。长期吞咽障碍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吸入性肺炎。吞咽功能评估和训练是必要干预措施,严重者需鼻饲管或胃造瘘维持营养。部分患者通过代偿性吞咽方法可逐步恢复经口进食能力。
脑中风后遗症的康复需要长期坚持综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种手段。家属应学习正确的护理方法,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定期复查评估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注意预防跌倒、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保持均衡营养和适度活动有助于整体功能恢复。心理支持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样重要。